蜗牛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男人与狗宠物资讯idknvtz1 [复制链接]

1#

男人与狗- 宠物资讯 -


印度圣雄甘地说:“从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民族是否伟大,其道德是在进步还是在堕落。”对于甘地的话我始终心存保留。毕竟地球不需要人人都成为动物保护原教旨主义分子,而道德高下与对待动物的态度也时常成反比。 比如我最近看的两本枕边书《巴格达有爱》与《巴别塔之犬》:前者说的是一名美国海*陆战队中校杰伊科普曼如何将一只在巴格达费卢杰找到的小拉瓦“拯救”出战区,带回美国;后者说的是为找出妻子真正死因的歇斯底里语言学家保罗如何与他的狗罗丽一起,从悲伤中一步一步走出来。 两个故事虽然都与善待动物有关,我却一点儿不觉得这些会令整个自诩为上帝选民的美利坚民族变得多么可爱、多么有道德感。2003年,巴格达费卢杰上空,美*的炮火开始肆虐。巴格达,这个被绝大多数专家考证并认为是《圣经》里“伊甸园”的所在地,转眼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大多数当地居民在英美联*轰炸前纷纷撤离家园。紧张的神经不仅让伊拉克的武装分子变得愈加疯狂,也令参与战争的英美大兵战战兢兢。“他们紧握手中的武器,搜索每一个角落,随时准备开火。” “一只不比手榴弹大多少的毛球在地板上滚动,到我脚边时突然停了下来,发出刺耳的声音;它像一个上了发条的玩具一样在我周围一圈一圈地滚动。”“毛球”是一只几周大的杂种小狗。杰伊把它带回营地,取名“拉瓦”。战争还在继续,双方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杰伊与拉瓦的故事在美国国内炸开了花——动物救援组织、保全公司、海*陆战队……“拯救拉瓦”成为一场战争中的“战争”。当然故事的结局很美好,拉瓦和杰伊一家在美国南加州享受温暖的阳光。 美国作家安布鲁斯毕尔斯的《魔*词典》里有关狗的词条是这样的:“狗,名词,一种额外或者附加的神祗,用来接纳世上多余的崇拜。”安布鲁斯这么写未必是因为认为狗多么有资格接受人的崇拜。相反他有的是赫胥黎所说的“对狗而言,每个主人都是拿破仑,因此狗才这么受人喜爱”的心态。一如拉瓦吐着舌头品尝的温暖阳光背后,支撑的是典型的美国式自大。 《巴别塔之犬》中的罗丽或许更无辜,它需要为自己情感羸弱的男主人的伤痛埋单——因为这位失去妻子、略带妄想症的语言学家幻想罗丽能开口说话,告诉他为何妻子露西要自杀。“罗丽是最完全的目击者……想想看它都能告诉我们什么事?它们坐在历任总统的膝盖上,它们目睹爱情和狂热、争执和仇恨以及孩童们的秘密游戏。如果它们可以把可以见到的一切告诉我们,便足以缝补、弥合人与人之间的诸多鸿沟。我觉得自己别无选择,非得这么一试不可。” 语言学家以科学的方式开始训练小狗:罗丽大约知道15个不同意义的字眼——相当于人类13个月大的婴儿;罗丽有敏锐的感知力,能掌握一些人类无法察觉的非语言线索; 罗丽用6秒钟就可以得到扣在杯子下的狗饼干;罗丽被割掉声带,彻底不能再“说话”……如梦初醒的保罗最终放弃了荒唐的妄想,他终于明白妻子就是死于自杀。而罗丽,始终是那只塔罗牌上的忠实守护犬,它代表着对危险的阻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