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保案后业内涨声一片
青岛市轮胎企业慎言提价摘要:美国轮胎“特保案”将我国轮胎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继商务部对原产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鸡肉启动反倾销立案审查程序后,昨日再次传出国内轮胎企业拟集体提价对“特保案”予以坚决回击。
舜讯
美国轮胎“特保案”将我国轮胎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继商务部对原产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鸡肉启动反倾销立案审查程序后,昨日再次传出国内轮胎企业拟集体提价对“特保案”予以坚决回击。但岛城多家轮胎企业昨接受采访时表示,轮胎提价意味着既要顾忌国际大品牌的低价挤压,又将不可避免地面对国内轮胎行业的竞争,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涨价需“谨慎”。提价会失去竞争优势
为应对“特保案”的冲击,不少轮胎出口企业请求提高轮胎出口退税,而“集体提价”也被提上日程。但一旦在35%的关税基础上再提价,毫无疑问,国内轮胎产品在美国的竞争力将大大下降。因惩罚性关税受影响的出口美国的轮胎中,有一半属于“山东造”,青岛目前有近20家以轮胎制造为主的企业,它们对“涨价”持何种态度呢?
“提价应该谨慎再谨慎。”*海轮胎相关人士昨接受采访时认为,国内轮胎企业酝酿集体提价的确是“无奈之举”,可一旦提价出口市场中原本具备的价格优势将丧失殆尽,与米其林等国际知名品牌竞争丝毫不占任何便宜;而国内轮胎市场又面临饱和态势,提价之举将让整个轮胎行业竞争惨不忍睹。“*海轮胎现在还没有提价的打算。”该人士表示。
由于美国市场占有较大的出口份额,特保案让岛城另一家轮胎产品制造企业赛轮股份“很受伤”。昨日该公司董秘宋先生在电话中回复说,最近公司上下都在探讨特保案的问题,而他也正要准备参加公司关于“集体提价”问题的商讨会议,随后便匆忙挂上了电话。
“特保案”逼出“备用胎”
“公司生产的轮胎产品出口份额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而出口美国的产品又占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二左右。”*海轮胎相关人士告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特保案将让公司每月损失利润达一二百万。而岛城另一家轮胎制造大户双星集团则表示,如果按照35%的税率征收关税,双星轮胎每年将损失约6000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面对特保案,岛城轮胎企业也纷纷迅速做出了反应。双星集团董事长汪海表示,双星轮胎出口已经尽快向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以俄罗斯、乌克兰为主的东欧国家和地区转移,通过开拓新市场来规避风险。而*海轮胎则表示,特保案发生后,他们也以最快的速度调整了轮胎产品结构以及定位,用于小轿车和中等货车的半钢产品生产总量由90%下调到70%以下,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开发高性能的轮胎产品走高端路线,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特保案从某种程度上是给国内轮胎企业敲响警钟,让他们多准备几个‘备用胎’。”业内人士认为,特保案“冲击波”从中长期看利大于弊,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