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朋友圈跨年 [复制链接]

1#

漫画:程璨

哥哥得了抑郁症跟他聊天最重要

塔庚

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别人家的故事,与现实是有多大误差啊。当朋友圈的面纱被撩开,上演的常常是另一场曲目。

----------------------------------------

11月末在咖啡馆和我哥聊完一个下午,我想好了跨年词:我们的小时候。照片是两个最萌身高差的小孩,虽然年龄只差4岁,但他在每个时间点都比我高上一大截,让整个画面显得特别温暖。

我很少在朋友圈里晒我哥,两个成年人,好像很少有晒的必要。但这一次,我想晒一晒。

我哥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他一切如常的时候,我们各自安好,如同车轮一样不断向前向前,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每年的假期一见都如同蜻蜓点水,隔着我的小家他的小家,根本没空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今年全变了。

这一次他来北京,我们用一整个下午泡在咖啡馆。聊童年,聊朋友,聊人生,从小到大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聊过。下午4点多接到好友晚上话剧你没变化吧?5点多再接到牙医你今天下午怎么没来?我每天就被这样的事情填满,自以为很忙。

我预感他遇到大问题了。他说已经瘦了三四十斤,身份证照片都被质疑不是本人。他用一种哭笑不得的态度描述这件事,我却听得悲凉。一年不见,真的可以发生任何事。我脑子里开始飞速回忆,上一次聊天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线索是我放掉了的。

我有立刻回去的冲动。但接下来的几天,我只是和我的抑郁症朋友聊了聊。我想知道我哥的感受,我想知道怎么才能帮他,我想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他把生活摆正。但我需要找到抓手。结果我发现在抑郁症面前,我们几乎无计可施,我能做的,大概只是陪他聊聊天。在他觉得生活无望,快要掉下去的时候,想到岸上还有他惦记的事情,还有你,不至于掉得更深爬不出来。

我们开始定时语音通话。就像《小王子》说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与我哥聊天就是这一年最重要的事。

每个星期五晚上,我们都要聊聊一周大事记。真正聊下来,发现人其实也没那么忙,总有那么多琐事横在你面前,不把它们推到一边去,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出场。

这么绵长地聊下去,我惊讶地发现,人居然可以这么不了解自己的亲人。我们把对亲人的认识停留在某个时间段,就不再更新了。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节奏完全不同,我们不再有交集,后来连共同话题都丢失了。除了父母,我们很少讨论别的。教育理念不同,旅行偏好不同,问题解决方式也不一样,以至于有一年一起出去旅行,双方都闹得很不愉快。之后的日子,我们就像两只蜗牛一样,缩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各自快活。

这一次,是他先爬了出来。在此之前,我在朋友圈里发现他总是在旅游,总是在出门,旅游就是一切。刚开始我还会点个赞,时间长了,就不懂这是要一直走下去吗?但也没多问。大概他营造的朋友圈太和谐了,任何人都会以为这是一个热爱出门、生活充满热情的人。这次见面,我才知道这是他治愈自己的一种方式,只有短暂的逃离才能让他找回自己。

所以,我们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别人家的故事,与现实是有多大误差啊。当朋友圈的面纱被撩开,上演的常常是另一个曲目。

那天看了《快把我哥带走》,突然特别想我哥。想起小时候,我和他读同一个小学,他六年级我三年级。爸妈工作很忙,我妈就想了个主意:让我哥放学后等我一块儿回家。放学路上,我们总是在互相寻找,恶狠狠地吵架,然后一起回家。吵了大概有一年,他毕业了。其实他每天都在等我,没有一天把我扔在路上。

那一刻,我就很想在朋友圈里晒晒我哥:我有这么一个哥哥,他小时候一直在宠我,工作了结婚了,我们开始把对方甩在脑后。人到中年,他的生活突然脱轨,作为妹妹,我一定要帮他找回来。

小时候他花那么多时间去等我,今天我也一定不能把他扔在路上。

密密麻麻航线图自信不负此年

白简简

有句鸡汤文,说一个人喜欢回忆过去,是因为现实过得不如意。才不是呢,或许,是为了整理好前尘往事,轻装开始新的一年。

----------------------------------------

作为一个整理控,年末不整理自己一年的所作所为,是不可原谅的。盘点一年去了哪些地方,是我年终晒朋友圈的大事。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成都、西安、天水、西宁、环青海湖、张掖、银川、庐山、华山、烟台、阿克苏、敦煌、六安、合肥、宁波、长沙、衡阳、古徽州……对照手机相册,列出这些地名,一年的时光就在脑子里如电影快进般刷刷晃过。

曾经有个合租室友,是一名石油销售员,一年飞了趟;还有个大学同学,一名飞机销售员,因为飞得多,一度依靠延误险赚了不少钱;我没有那么高的出差频率,工作数年,每年出差次数保持在20~30次,除去高铁,年的数据是飞行34次、92小时20分钟。

这么一比,其实也不算多。不过,自从开始使用某款记录飞机行程的App,看着几十万公里的里程数字,以及密密麻麻的飞行航线图,在一年辞旧迎新时,在朋友圈晒出这一年的轨迹,油然而生一种不负此年的自信。尽管年初的诸多flag大都没完成,但数字和地名似乎能证明这一年我没有虚度。

之前朋友圈刷屏过足迹地图,打卡,是这个时代的证明方式,简单、快速、直观,用数量代替质量,毕竟哲学家告诉我们,量变能引起质变。

我一度也是这样的,发一条朋友圈,隔几分钟就得看看多少人点赞、多少人评论。什么,半小时过去了还不到10个赞,我的照片拍得不好吗,我的文案不够有趣吗……尤其是跨年朋友圈这样的大事,相当于贺岁片、年终趴,不发则已,发必惊人,以至于数赞数得太投入,都快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发这条朋友圈。

我,是为了记录故事啊。

中学时候,我有两个理想:成为一个作家,周游世界。长大后,理想发生了“降级”:没当成作家,没能周游世界,但到过中国的每一个省。我经常发现,回忆起一个地方,很多故事是跟交通工具有关的,路上,是记忆的触发点。

大一暑假,去贵州一个山村做社会实践,我和一群十八九岁的同学,坐了28个小时硬座,坐得腰跟眼睛一样直;某年旅行,在*的乡村搭车,上了一辆运马的货车,前面坐着我和司机,后面坐着马,白云下面是青青的草原,十分潇洒;一次出差,在广西崇左的江上漂了两天,40摄氏度高温蒸腾起的水汽,觉得自己得到了升华。

在每年年末的家族聚会上,老人总会讲起过去的事。外公年轻时候走南闯北,从江南一路跑到北国,是家族中见过“世面”最多的。他至今津津乐道的,有不少是发生在路上的故事:一年大雪纷飞时,赶时间,骑着一辆只能上坡,下坡得下车推的破自行车,大汗淋漓地骑行在一片苍茫的华北平原上;去青岛出差忘带介绍信,幸好在火车上认识了一个人,相谈甚欢,得以在人家家中借住一宿;那时候坐飞机,飞机餐餐具都是精致的不锈钢制品,去北京降落在南苑机场,一出机场觉得首都怎么长得像农村……

只可惜,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更没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